台灣的消費者,時常以著高標準的角度在審視規範業者的行為。如:要求業者不能出錯、不能遲到、要誠實不能欺騙、講話要尊重且得體、不亂開空頭支票話講滿、即使客人無理,客人也是對的、要有問必答、要隨call隨到...
我必須要說,當我自己身為消費者時,我也會期望得到這些服務與互動,不然我會覺得對方在浪費我時間。
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相對的。當你認為這些是業者理所當然該對待你時....
你是否也能將心比心做到不遲到?
你是否能在業務急需找你時,人不要搞失蹤?
你是否也能說一就是一,說到做到?
你是否也能不試探不保留,對業務坦承以對?
你是否也能對業務打從心底尊敬,而不是總是一種上對下的雇傭態度?
如果你做不到,你又何嘗期望對方也能這樣對你?
什麼?你跟我說:"不買最大、我找下一個業務來服務我"。
這些年,我認為消費者和業者的差別就在於:
"消費者如果遇到不好的業者,其業者會有被黑掉的風險。但若是業者遇到不好的消費者,業者無處發黑卡,只能摸摸鼻子、自己吞"。
那你說,我們業者要責怪如此不對等的市場生態嗎?我想也怨不得別人,誰叫過往消費者不好的消費體驗層出不窮呢?
所以到了後來,我格外珍惜那些願意將心比心的消費者。也感謝那些曾經令我受挫的人們,讓我能成長,並把"我能帶來的好",付出給更值得得到的人。
#台灣的消費生態
#將心比心的對待
#你得到是因為你值得